
党建引领 科技赋能 ——海发集团打造“垃圾智能分类”全产业链条
“北门的‘垃圾分类收集亭’,不仅外形美观,而且还可以刷脸投放、自动称重、积分兑换,最好的是一点异味都没有,我6岁的小孙子每天都抢着来倒垃圾。”提起小区里的垃圾分类“新装备”,海陵区中铁溪源小区居民李奶奶赞不绝口。
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助力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海陵区计划今年在区内打造多个标配零碳小屋、封闭式清洗点、垃圾分类智能收集亭的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据了解,示范小区亮点科技设备均来自海发集团“垃圾智能分类”全产业链条。2021年以来,海发集团紧盯“双碳”目标,突出“党建+科技赋能”,坚持“链式”思维,围绕“垃圾智能分类”建链、补链、强链,以党建引领发展,用改革破解难题,靠创新赢得先机,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坚持“党建+科技赋能” 释放改革发展新活力
“垃圾智能分类系列产品不仅有利于美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管理精细程度,更是给接下来的高质量发展埋下了伏笔。”海发集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游浩润介绍,近年来,海发集团着重在党建工作机制上突出顶层设计,坚持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让“无形”的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有形”的企业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2021年末,由集团指导作为“垃圾智能分类”的主要载体——泰州亿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亿城科技”)成立,公司发展以党的领导为支撑,秉持“追求卓越、开拓创新”精神,牢牢把握“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方向,以党建领航发展、以科技赋能产业、以产业服务城市。
“总支命题,支部破题,党员答题。”游浩润表示,海发集团“三题”模式有的放矢,党建工作方向更明确、重点更突出、任务更聚焦,不仅打破了就党建抓党建的自我“小循环”,更使党建“软实力”成为引领改革、推动发展的“硬支撑”。
坚持“引才+集思广益” 集聚跨越发展新动能
科技研发、场景应用,人才是第一资源。2021年,海发集团专门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通过顾问指导、合作引进、退休特聘等柔性引才、用才方式,组建一支高水平科研团队,同时配套一支具有本土特色的调研运营队伍,整体打造出一支集产、学、研为一体且富有活力的专业团队。“前期我们发挥‘铁脚板’作用,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线下调研走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科研前置应用报告和后端市场可研报告。”游浩润介绍。
“通过自主创新、整合技术,实现垃圾分类智慧化;通过聚合‘互联网+’‘物联网+’,实现垃圾分类数据化;通过融合地区特色、数据管理,实现垃圾分类模式化。”据介绍,截至2022年3月,海发集团实现了垃圾分类智能产品全阶段自主研发。针对“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智能清洗”,亿城科技公司已研发出与市场高度契合的垃圾分类智能收集亭、零碳回收小屋、垃圾桶智能清洗机等系列产品,并与市城管局联合制定地方标准,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相关专利十余项。
坚持“数智+链式发展” 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按照市、区政府‘智转数改’战略部署,海发集团积极布局“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智能清洗”全产业链,聚力推进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坚持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四链并举’。”游浩润介绍,近年来,海发集团一方面围绕“传统产业”精细管理,确保主业做强、内涵提升;另一方面,围绕“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把科技力量和产业布局的重心放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链建设上,集中资源、整合力量,更高标准地建设产业链集群。
“我们将垃圾智能分类产品模块与太阳能发电模块有机结合,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游浩润说,不仅模块与模块之间融合成链,模块自身发展也驶上了“高速路”。截至目前,“垃圾智能分类”产业链集聚智能分类、智能收集、智能回收、智能清洗系列产品,“下一步,将围绕补链、强链,推动垃圾分类在‘智能处理’上出成果见成效。”
未来,海发集团将紧扣“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目标,扛实国企担当,在实现“垃圾智能分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基础上,放大社会效益。围绕致力民生,进一步加大对环境友好科技的投入力度,突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补齐城市短板,抓牢“关键小事”,办好民生实事,以“垃圾智能分类”全产业链产品改变群众生活习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努力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